产品参数 | |
---|---|
产品价格 | 电联/套 |
发货期限 | 当天 |
供货总量 | 999 |
运费说明 | 面议 |
范围 | 东海ISO9000认证(昆明)网上公布后付款服务网络覆盖江苏省 南京市、苏州市、连云港市、无锡市、常州市、淮安市、徐州市、盐城市、镇江市、南通市、泰州市、宿迁市、扬州市 连云区、新浦区、海州区、赣榆区、东海县、灌云县、灌南县等区域。 |
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卷(A)
姓名:单位:得分:
一、请填出ISO14001标准有关条款的题目(共10分,每空1分)
4.1总要求
4.2环境方针
4.3规划4.3.1环境因素4.3.2
4.3.3
4.4实施与运行4.4.14.4.2
4.4.3信息交流4.4.4文件4.4.5文件管理
4.4.64.4.7
4.5检查和纠正措施4.
5.14.5.2
4.5.34.5.4记录控制4.5.5
4.6管理评审
二、单项选择题(共20分,每题2分)
()1.ISO14000系列标准是
A.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
B.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
C.有关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
D.以上全部
()2.组织制定的环境方针中应包括
A.持续改进和污染的承诺
B.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
C.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
D.以上全部
()3.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目的在于
A.组织的环境影响
B.满足相关方的所有要求
C.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指标
D.所有上述答案
()4.在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的情况下:
A.应优先执行 标准
B.应优先执行地方标准
C.随便执行哪个标准都可以
D.两个标准都要执行下载文档原格式(Word原格式,共4页)
ISO14001认证需要监测的项目?
这里所讲的监测主要是组织内部的自我监控系统,这个系统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起到自我监督、自我评价与及时改进的重要作用。
* 首先应针对本组织的实际状况建立监控指标
如:排放浓度、数量、库存指标、公众投诉等等。
* 应有监测设备、监测制度以及相关的常规校准措施等
* 达标状况的监测及记录
应记录监测结果,形成连续的信息管理,通过自我审核、评价,把问题及时提出来,并向领导和员工做报告
S7.1的理解:
一)资源的范围:
2011版注1: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、组织基础设施、技术和财力资源。
28002:在确定建立、实施和保持职业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时,组织宜考虑:
——运行特需的财力、人力和其他资源;
——运行特需的技术;
——基础建设和设备;
——信息系统;
——专业技能和培训的需求。
综上:资源可以包括:人力资源(含人员的能力、资质和组织的知识管理);基础设施(符合策划的专用建筑、设备、设施、ICT信息通信和技术);资金。
二)如何确定是否“所需”(必须、适宜):
1.合规性要求:生产法律法规(如评价、排污许可证、特种设备等)、职业法律法规(如职业卫生三同时、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和检测、职业病防治、有毒物品、个体防护等)等法规要求,以及与相关方签署的法律义务(如劳动时间、非歧视性申明)。——弹性较小。
2.与体系战略、经营计划、方针、目标、风险、危险源及相关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能力及其保持。——弹性较大。
3.与相关方满意为衡量标准的评价:顾客满意、雇员满意、合作方满意、股东满意、社区满意、工会满意、上级满意等。——弹性较大。
三)如何提供:
1.采购和配置所需资源,并列入公司资产统一管理;
2.租借部分资源(人或物,通常包含技能等);
3.采用外包、承包的方式,由外部供方提供部分资源(人或物,通常包含技能等)并对资源实施管理;
4.财务部门提供资金预算和资金供给。
四)体系对S7.1的管理要求:
通过目标管理、内审、管理评审及日常运行监视,持续评审资源的充分性。“宜对资源及其配置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定期评审,以确保其足以实施包括绩效测量和监测在内的职业方案和活动。对于已建立职业管理体系的组织,通过比较计划实现的职业目标与实际结果,至少可对资源的充分性进行部分地评估。在评估资源的充分性时,还宜考虑到计划的改变和(或)新的项目和运行的出现。”——28002
如何审核S7.1:——基于认证风险的审核和评价
一)基于合规性要求的评价:
在管理层审核企业经营许可(评价、三同时、特种设备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)、合规义务、合规性评价、不符合整改(包含外部验厂)等管理要素时,以正面取证与反面取证相结合的方式,获取企业的资源信息。评价标准:如果没有或失效,企业违法违规。
二)与方针、目标、风险、危险源及相关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能力评价:
在管理层及各现场审核时,在评价风险的控制能力时应关注资源提供的充分性及资源的有效性。评价标准:如果没有、不充分或失效,导致风险控制失效。
三)基于相关方满意(抱怨、投诉、事故事件、社会形象)的评价:
反面取证的方法:因相关方不满意,分析出体系资源不充分。
四)记录:
1)现场审核记录:
在管理层描述概貌;在各现场描述其充分性和能力的保持。
2)审核报告:4资源配置
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所需资源配置情况评价,包括人员的能力/意识/满足能力,基础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管理,工作环境和知识等。资源变化情况(监督)。
可以描述:1)与合规义务相对应的资源的充分性、合规性(如特种设备安检、职业病防治等),以及资源保持的风险(如租赁或许可到期);2)与人力资源有关的组织机构和职责、能力、意识,以及与运行有关的专业技能(资质)、知识等是否充分;3)企业的经营状态和资金保证能力(如体系资金预算)。
在制定和实施食品管理体系和提高其有效性时鼓励采用过程方法,以获得食品和服务的活动得以加强,并满足适用的要
求。过程方法包括按照组织的食品方针和战略方向,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,系统地进行规定和管理,从而实现预期结果。可
通过采用 PDCA 循环以及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过程和体系进行整体管理,从而有效利用机遇并防止发生非预期结果。
一、策划过程
策划过程可分成若干个子过程,这些子过程是建立食品管理体系必须要加以识别和管理的,可分为以下七点。
一是,组织环境的识别和评审过程,其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需求识别与评审过程,食品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过程。
二是,管理体系策划过程,包括方针、目标、组织框架及职责权限、应对风险的措施等。
三是,人力资源管理过程。食品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,注重员工管理,食品意识及食品小组的能力要
求。
四是,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过程。根据食品行业类别,按不同的食品法规要求,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加以管理。
五是,外部提供的过程、产品和服务控制过程。供方的考核评价及原辅料进厂验收要求,包括对外部供方许可资质管理等内容。
六是,内外部信息沟通过程。着重食品链上下游组织在食品方面的信息沟通,包括与监管部门、供方、顾客等相关组织的信息
沟通。
七是,成文信息控制过程。关注记录保存期限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。
二、运行过程
运行过程该本标准的核心过程,存在另一个PDCA循环,包含了标准第8章所述的FSMS内的各种运行过程,可分为以下若干个子过程。
前提方案建立实施过程,依据组织所处的食品链的位置,确定相应的前提方案,如良好操作规范、良好兽医规范、良好分销规范可
追溯性过程。根据标准要求,追溯系统应能够 地识别供应商来料和终产品的初始分配路线应急准备与响应过程,组织首先应识
别出那些与食品相关的潜在的紧急情况,并制订出相应的应急方案,并要求对方案进行测试危害分析与评价及控制计划的建立
过程,根据HACCP七个基本原理的要求建立实施该过程。值得特别关注的是,新标准要求关键限值应可测量,操作性前提方案(OPRP
)的行动标准可测量或可观察。另外还包括控制措施确认过程、危害控制计划的实施与监视过程、验证过程、不合格产品控制过程
(包括产品撤回),这些过程与旧标准要求无太多变化。
三、食品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价过程
食品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价过程包括对监视和测量、验证活动结果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,以及对前提方案和危害控制计划实施情
况的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,同时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,以确定FSMS的绩效情况。该过程可分为:分析与评价过程、内部
审核过程、管理评审过程。
四、改进过程
组织应持续改进食品管理体系的适宜性、充分性和有效性,并根据与相关方沟通的结果、验证活动结果分析的输出以及管理评
审的输出更新FSMS,该过程可分为持续改进过程、食品管理体系更新过程。综合上述分析,基本已识别食品管理体系的主
要过程,组织可以按过程方法的要求,形成过程清单,如附表所示,以便管理食品管理体系。
除上述过程外,组织还应考虑基于风险的思维,识别食品管理体系其他过程。基于风险的思维也分为两个层次,组织层面的和
认证运行层面的。运行层面的过程识别已包含上述第二大过程(运行过程)中。组织层面的过程识别,可参照标准6.1.1条款之规定:“
策划食品管理体系时,组织应考虑到4.1中涉及的事项”。同时,标准4.1指出:“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,包括但不限于国际、
国内、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、技术、竞争、市场、文化、社会、经济因素、网络和食品掺假、食品防护和故意污染”。
因此,还需识别非传统食品危害控制过程:食品防欺诈过程、人为破坏和蓄意污染过程